1、核心區域包括:黃浦區(黃浦區、原南市區、原盧灣區)、徐匯區、長寧區、楊浦區、虹口區、普陀區、靜安區(靜安區、原閘北區)以及浦東新區的外環內城區(浦東外環線以內的城區)。浦西七區為傳統意義上的上海中心城區。
2、郊區具體包括閔行、寶山、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賢、浦東新區、崇明區。
其中閔行與寶山是“中心城區拓展區”;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賢屬于“新型城市化地區”;浦東新區屬于“都市發展新區”,內環區域與部分中環屬于上海中心城區范圍,但其余大部分地區諸如川沙等以及原南匯地區屬于郊區;崇明屬于“綜合生態發展區”。
3、老上海:黃浦區、老閘區、盧家灣區(簡稱盧灣區)、邑廟區、水上區(1956年年底撤銷)、新成區、蓬萊區、嵩山區、徐家匯區(簡稱徐匯區)、常熟區、長寧區、靜安寺區(簡稱靜安區,1956撤消建制,1960年復建)、法華區、普陀區、閘北區、北站區、北四川路區、提籃橋區、虹口區、楊樹浦區(1949年改今名)、榆林區 。
4、劃分規則:一般是由市政府根據地勢或社會形態劃分的。
擴展資料:
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面積634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18.65平方公里、水面積697平方公里。
20世紀末,松江縣、青浦縣和金山縣也改為區。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
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
2009年為了更好的開發浦東地區,合理配置地區經濟與社會資源,綜合優化總體布局,促進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徐匯區小學有多少,撤南匯區、浦東新區,組建新的浦東新區。
2011年6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上海行政區劃調整,同意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
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全市干部大會上宣布,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并,組成新的靜安區。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下轄的唯一一個縣——崇明縣撤縣設區,改制為崇明區,此標志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的新局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上海郊區
上海市行政區劃鴉片戰爭后上海開埠,外國的船只從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要求劃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至此,上海市區劃分為不同的管轄區,租界以南的華界被稱為南市,同時,蘇州河以北老閘(宋代建)和新閘(清代建)一帶因大量貧苦農民的流入,逐漸興起,形成北市。1910年清政府頒發《城鄉自治章程》,上海縣合城南境、老閘、新閘、江境廟區域為上海城;另設蒲松鎮、東涇鎮及12鄉。1914年,上海改城為市,蒲松鎮也改為蒲松市,另設閘北市、洋涇市,合稱19市鄉。1926年孫傳芳督江蘇省,成立淞滬商埠,分全境為上海、閘北、浦東、滬西、吳淞5區。
國民政府成立后,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范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從此上海市與上??h分離。1930年又改特別市為市徐匯區小學有多少,轄吳淞、引翔、閘北、法華、滬南、塘橋等17個區,全市面積527.5平方公里。城市范圍東達浦東,西至靜安寺、徐家匯,南趨龍華,北達寶山路底。
抗戰爆發后,1937年12月,日軍在浦東設立大道市政府,次年扶植漢奸政府,改上海為特別市,將華界和蘇州河北的公共租界劃分為南市、滬北、滬西、浦東北、浦東南及市中心6個區。1943年,汪偽政府接管上海租界,隨后合并周圍各縣成立擴大了的上海特別市,分轄區為市區、郊區、縣區,市區包括原兩租界、南市、閘北、滬西等,郊區包括江灣、洋涇、真如、浦東北、浦東南等,縣區則為南匯、奉賢、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
1945年抗戰勝利,上?;謴土伺f稱,國民政府將周圍各縣復歸江蘇省管轄。翌年,大場、七寶、莘莊三個區劃歸上海市,但實際七寶、莘莊均未交管,故上海市共劃分為30個區:其中郊區為10個區,市區為20個區,全市面積618平方公里。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蘇南、蘇北行暑,后由江蘇省管轄。1956年經過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省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撤消新成、江寧,設立靜安區并撤消提籃橋區和榆林區,析上??h置閔行區,析寶山縣置吳淞區,次年又撤消浦東縣。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后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余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1980、81兩年,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為進一步改革開放,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合并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合設新的閔行區。20世紀末,松江、青浦、和金山縣也改為區。2000年南市區則劃入黃浦區。2001年奉賢和南匯縣撤縣建區。2009年為了更好的開發浦東,撤南匯區,并入浦東新區。至今,上海全市轄17個區、1個縣。
黃浦區。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 62萬。郵政編碼200001。區人民政府駐延安東路300號。
盧灣區。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 33萬。郵政編碼200020。區人民政府駐重慶南路139號。
徐匯區。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 89萬。郵政編碼200030。區人民政府駐漕溪北路336號。
長寧區。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 62萬。郵政編碼200050。區人民政府駐愚園路1320號。
靜安區。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200040。區人民政府駐常德路370號。
普陀區。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 85萬。郵政編碼200333。區人民政府駐大渡河路1668號。
閘北區。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 71萬。郵政編碼200070。區人民政府駐大統路480號。
虹口區。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 79萬。郵政編碼200080。區人民政府駐飛虹路518號。
楊浦區。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108萬。郵政編碼200082。區人民政府駐江浦路549號。
閔行區。面積372平方千米,人口 75萬。郵政編碼201100。區人民政府駐莘莊鎮滬閔路6258號。
寶山區。面積415平方千米,人口 85萬。郵政編碼201900。區人民政府駐密山路5號。
嘉定區。面積459平方千米,人口 51萬。郵政編碼201800。區人民政府駐博樂南路111號。
金山區。面積586平方千米,人口 53萬。郵政編碼200540。區人民政府駐金山大道2000號。
松江區。面積605平方千米,人口 51萬。郵政編碼201600。區人民政府駐園中路1號。
青浦區。面積676平方千米,人口 46萬。郵政編碼201700。區人民政府駐公園路100號。
奉賢區。面積687平方千米,人口 51萬。郵政編碼201400。區人民政府駐南橋鎮解放東路120號。
浦東新區面積為1210.41平方公里,人口268.60萬。郵政編碼200135。區人民政府駐世紀大道2001號。
崇明縣。面積1411平方千米,人口 64萬。郵政編碼202150??h人民政府駐城橋鎮人民路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