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報名人數五連降后首次反彈
2014年,教育部公布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共計939萬人,較去年增加27萬人,增幅3%。其中,普通高中應屆生增加26萬人;中職畢業生增加 11萬人;復讀生減少10萬人。報名學生中農村戶籍學生增加17萬人。今年將有28個省份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問題,共有5.6萬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將在居住地參加高考。
這是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連續五年下降后的首次反彈。
2014年3月,北京市教委發布《關于編報2014年市屬高等學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的通知》。其中要求,2014年,北京市屬高校要結合首都實際,按照北京市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的要求,京外招生計劃的安排穩中有降,同時調整京外各省市區的計劃安排,適度增加在中西部地區的招生計劃。
3 奧賽、特長生、地方性加分縮水
2014年,教育部公布今年三項加分縮水。其中,奧賽科技類獲獎加分降至1300人,相比往年減少75%;各地體育特長生加分運動項目由往年70項調減至2014年的17項,減幅為76%;地方性加分項目合計由往年124項調減至2014年的86項,減少近三分之一。
4 取消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
2014年12月,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其中規定,2015年起,包括奧賽等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取消。
一是在高中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二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三是高中階段獲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四是高中階段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五是高中階段獲省級優秀學生稱號;六是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
5 高職院校實行剩余招生名額志愿征集
2014年高職院校自主招生將實行征集志愿,即如高職自主招生院校計劃未完成,將公布未完成計劃信息和征集志愿招生流程,考生須按院校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征集志愿的報名、考核等相關手續,填報征集院校時,每名考生僅限報考一所高職院校。
6 異地考生可在京參加高職考試
自2014年起,凡進城務工人員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證明,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合法穩定職業已滿6年,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已滿6年,其隨遷子女具有本市學籍且已在京連續就讀高中階段教育3年學習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參加高等職業學校的考試錄取。
7 高職院校自主招生人數增加
2014年,參加自主招生的高職院校數量從去年的18所增至26所,其中,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北京吉利大學、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密云分校為今年新增高職院校。計劃招生人數從2013年的 4460人,增至7105人。
另外,新增兩所有條件注冊入學的試點高職院校,分別為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及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劃招生人數共計200人。
8 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2015年起,自主招生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此舉或將造成北京大學“校長實名制推薦”、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等自主招生項目的調整或取消。
9 自主招生時間將調整至高考后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2015年起,所有試點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統一安排在高考結束后、高考成績公布前進行。2月底前,試點高校發布年度自主招生簡章。3月底前,考生完成報名申請。4月底前,試點高校完成考生材料審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考生名單并進行公示。6月7日、8日,考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6月10日至22日,試點高校完成考核,確定入選資格考生名單、專業及優惠分值,并報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高考成績后,組織本省(區、市)有關考生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愿,原則上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前完成自主招生錄取并進行公示。
10 2015年自主招生取消“聯考”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2015年起,考核由試點高校單獨組織,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此舉將直接導致歷年以“北約”、“華約”等高校為首,采取筆試聯合命題的自主招生方式的終結。據清華大學招辦負責人透露華約自主招生報名入口,“華約”雖不再聯合命題,但并不會取消,而將探索其他合作方式。
11自主招生筆試科目將不超兩門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2015年起,自主招生高校如需筆試,考試科目原則上一門、不超過兩門。
12高中體測成績低于50分將影響高考
2014年5月,教育部發布《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三個規范性文件。其中指出,教育部將把學生身心健康狀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其中包括學生的體質達標測試、體育鍛煉和體育特長等情況。同時,體育課也將作為必修課,納入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中。體質健康測試情況作為高等學校學生評優評先、畢業考核或者升學的重要依據。
132020年新高考成績“3科+綜合”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共計 14門需全面考核,另外,學生可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將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實現“一考兩用”。
142020年3門選考成績分為五個等級
教育部公布《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在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區、市),學生可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將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實現“一考兩用”,并與語數外3門科目組成“新高考成績”,為高校錄取提供“兩依據”。
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原則上各省(區、市)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E等級為不合格華約自主招生報名入口,具體比例由各省(區、市)根據基本教學質量要求和命題情況等確定。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
15課業標準就是考試大綱
2014年12月,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談松華透露,今后,高中的課業標準將是考試大綱。高考考試科目、內容、考試方法將采取必考科目和選考科目分開。
16 2020年社會考生僅可報考高職院校
14門學業水平考試貫穿高中三年。社會考生參加高考門檻抬高。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高考改革方案僅在浙江省、上海市兩地試點,3年內還不會影響全國社會考生。但到2020年,全國社會考生將“無緣”高考。
2014年,教育部提出打通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架起教育學歷成果互認的“立交橋”。同時,今后,高職院校的招生方式將不再依靠高考。該知情人士表示:“一旦與研究生學歷打通,報考高職院校的上升路徑就是打通的。”
172020年復讀生2年內僅需重考語數外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浙江省采取“學業水平考試終身有效,做高考選考科目的包括加試題部分2年內有效”的原則。這則意味著,以往,復讀生重新高考需參加語、數、外、文綜或理綜科目考試,但2020年,復讀生則可在兩年內僅重考語、數、外三門科目,或將加劇復讀生數量。
18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高考錄取將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方面內容。學校將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學生高考“一參考”。
192020年高職院校招生將與普通高校招生分開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將加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
202020年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