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風化分兩個方面:
1.物理風化: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礦物巖石發生物理變化的過程。又叫機械崩解作用。
影響因素:溫度變化,水分凍結,風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
風化的結果使大巖石變成碎塊,增大接觸面,更利于化學風化進行。
2.化學風化 :巖石的礦物成分發生化學成分和性質的變化。
主要因素:水、二氧化碳、氧氣等
主要化學風化作用的類型有4個:
溶解作用:礦物在水中溶解的過程。造巖礦物的溶解度大小順序為:方解石>白云石>橄欖石>輝石>角閃石>斜長石>正長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水化作用:礦物與水相結合。如赤鐵礦變成褐鐵礦。
水解作用:礦物與水相遇,引起礦物分解并形成新礦物。如正長石水解后釋放出鉀離子,變成了高嶺石。
氧化作用: 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使許多礦物和巖石表面染成紅褐色。
巖石風化 巖石在太陽輻射、大氣、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現破碎、疏松及礦物成分次生變化的現象。導致上述現象的作用稱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是地殼表層巖石的一種破壞作用。引起巖石破壞的外界因素有溫度的變化、水以及各種酸的溶蝕作用、生物作用、各種地質營力的剝蝕作用等。
風化作用按其性質可分為: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
1、物理風化作用
物理風化作用地表巖石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其化學成分也不新礦物的作用稱物理風化作用。如礦物巖石的熱脹冷縮、冰劈作用、層裂和鹽分結晶、生物活動等作用均可使巖石由大塊變成小塊以至完全碎裂。
2、化學風化作用
化學風化作用是指地表巖石受到水、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發生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變化,并產生新礦物的作用。主要通過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式進行。
3、生物風化作用
生物作用可以加速或促進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菌類、藻類及其他微生物對巖石的破壞作用十分巨大,它們不僅直接對母巖進行機械破壞,化學分解,而且本身分泌出的有機酸,有利于分解巖石或吸取某些元素變成有機化合物。
主要因素
雖然所有的巖石都會風化,但并不是都按同一條路徑或同一個速率發生變化。經過長年累月對不同條件下風化巖石的觀察,我們知道巖石特征、氣候和地形條件是控制巖石風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礦物組成和結構構造,不同礦物的溶解性差異很大。節理、層理和孔隙的分布狀況和礦物的粒度,又決定了巖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積。風化速率的差異,可以從不同巖石類型的石碑上表現出來。如花崗巖石碑,其成分主要是硅酸鹽礦物。這種石碑就能很好地抵御化學風化。而大理巖石碑則明顯地容易遭受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