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態”的意思是:這句話是指有著清秀美麗的外表,也有著淡泊名利的內心,并且從來也不做趨炎附勢、追求世俗的姿態。現在可表示為那些出塵脫俗的人,不為外物而影響。
2、出處:梁秋實的《散文集》——“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趨炎熱。合而觀之,有一共同點,都是清華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態。
3、梁實秋 ,原名梁治華,字實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4、文學主張:(1)從文學創作的主體來說,梁實秋認為文學是天才的創造。梁實秋一再說,一切的文明,都是極少數天才的獨創,文藝是少數天才的獨創,大多數人就沒有文藝,文藝就不是大多數的。并且在梁實秋看來,不但創作的主體只能是極少數的天才,就是鑒賞文學也是極少數天才人物的專利,最高的藝術只能少數人能了解……藝術自有許多的等級,所以藝術的鑒賞亦有很多的等級。(2)對于一般民眾的文藝要求的滿足,梁實秋給他們安排了說書、唱戲、通俗文學作品等藝術,因為他們的知識只能理解這樣的作品,他們也只對這樣的藝術感興趣,至于偉大的藝術作品,像莎士比亞的戲劇,歌德的《浮士德》,那自然只有偉大的藝術家們才能欣賞、體會。梁實秋看到了不同的藝術主體對藝術有不同的要求,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梁實秋的錯誤在于夸大了天才等英雄人物的作用,完全忽視了廣大人民群眾在藝術創作和接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