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各區市重級高中錄取情況
純以市重級別的錄取而言,其實市區各區是相對均衡的,并沒有想象中差距這么大。
黃浦區有七所市重點,但招生人數最多的也不過300人,其中還有名不副實的學校。而浦東一所南匯中學,招生就達到640人,抵得上黃浦兩三所學校。
徐匯區的徐匯中學,閔行區的上外閔外,都是掛著區重點的頭銜,卻有著市重點的實力,更不要說,還有西南位育這個民辦區重點妖孽。
如果剔除四校和四校分校的招生之后,各區市重級錄取率大致是這樣的。
事實上,除了楊浦有點大跌眼鏡的低,大部分的市區錄取率都相差不大。而黃浦區,確確實實是市重級高中錄取率最高的區。
2.黃浦區市重點原來的路徑
黃浦區高中率取率為什么高,大家都清楚。在老的招生模式下,市重點有40%的自招名額,而黃浦區幾所相對靠后的市重點,硬生生靠著這40%的自招,維持住自己身為市重點的顏面。
但這樣的好日子,新政以后一去不復返了。新的中招政策中,各區市重點的自招名額,被壓縮到了10%。也就意味著,從教育強區薅苗子的行為,已經難以為繼了。
原先,學校靠著從外區薅來的尖子,再加上本區生源里少數有潛力的學生,只要維持頭部學生的出路蘇高中園區校和西附初中哪個好,學校的名頭就不會墜。但在頭部尖子選拔少了3/4以后,之前的邏輯,已經搖搖欲墜了。
3.新政以后黃浦區各高中的出路
在沒有什么其他外界環境介入的前提下,黃浦區學生的水準,號其他各區相差不大。也就是上海各市區學生的升學比例和檔位,基本也就是黃浦區各檔的學生。
以這樣兩條八大級的比例和市重級的比例,黃浦區排名第五以后的高中,基本已經失去了市重點的競爭力。
而作為八大之二的格致和大同,第二名能不能保持八大級水準,還在兩可之間。
至于大境和敬業誰能上岸,誰會沒落,暫時還不好說。
但結果很明確蘇高中園區校和西附初中哪個好,曾經七大市重點,六所市重級高中的黃浦,后續的教育資源和實力都會越來越難。
4. 黃浦區的變數
靠現在黃浦區這批生源,提升素質,想要在中考變出花來,是強人所難。
但黃浦區是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呢,也未必。
在當前的新政規則中,沒有限制名額到區生源的來歷。這是當前唯一可以規避名額分配的口子。理論上來說,如果學生戶籍在黃浦,該學生就可以選擇在黃浦中考,可以拿到黃浦的名額到區。不像名額分配到校,需要三年的學籍。
如果運作的好,能保證學校頭部的學生水平,黃浦區幾所市重點也不是沒有續命的可能。
5. 總結
在之前的中招體制下,黃浦區是獲益最大的區之一。以極少的學生基數,快樂教育的風氣,依然維持住了兩所八大和四所市重點的水準。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些成績主要靠的不是黃浦區的考生,而是各學校自招的外區考生。
但既然這條路能走通,那就是走對了。
但現在政策變了,以后的考生,主要都來自于本區。如果黃浦區的學校不能在當前的體系下擺正自己的位置,快速找到出路。黃浦淪為教育弱區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學生可以換區,而學校不可以。百年名校光明,已經淪落到區重點的水準。其實,并沒有人希望,曾經輝煌的這些名字,就此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