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被劉裕滅了,然后建立南朝宋,史稱為宋武帝,晉朝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晉朝最先是由司馬炎開創(chuàng)的,西晉滅亡后東晉出現,延續(xù)晉朝的歷史,但是在這期間,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已經徹底將晉朝分崩離析,最后劉裕取代了晉朝。
?
418年劉裕被封為相國,他用十郡土地建立了宋國,之后劉裕設計殺害晉安帝,擁立其弟晉恭帝登上皇位,這時候劉裕授封進爵為宋王,在曾經十郡的基礎上再加十郡,總共有了二十郡土地。
然而劉裕并不滿足,就算有皇帝規(guī)格的待遇對他來說并不高,他要加強自己的權力,擴大宋國的國土,就這樣到了420年,劉裕取代晉恭帝,建立宋朝,也是當時南北朝時期比較強大的諸侯國,史稱南朝宋。
?
東晉晚期朝政已經被劉裕掌控,他做不做皇帝其實都是一樣的,晉恭帝只是個傀儡而已,最后劉裕還是無法以東晉臣子的身份生活,才逼迫晉恭帝禪位于他,東晉消亡。公元265年,司馬炎奮二世之余烈最后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西晉,是為晉武帝。又于15年后在大將軍王濬(jun音四聲)苦苦勸說下,本無心無志于環(huán)宇一統的司馬炎無奈之下發(fā)兵討伐孫吳政權,于是“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一舉滅掉了當時最后一個分裂王朝東吳,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三國以來近百年的戰(zhàn)亂,實現天下一統。但是10年之后,即公元291年發(fā)生八王之亂,隨后政局動蕩,于公元316年亡國,國祚51年。西晉一個實現了大統一的王朝,為何卻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間轟然倒塌。今天小編為大家解析西晉是如何滅亡的?西晉被誰滅亡的?
西晉歷史(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國司馬氏建立起來的國家,它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統一了當時還處于分裂之中的中國。但由于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在很短的時間內,西晉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國又恢復到原來的分裂狀態(tài)。
三國時期,司馬懿作為曹操的軍師與吳、蜀交戰(zhàn),因其卓越的軍事政治指揮才能,連續(xù)輔佐曹丕、曹叡、曹芳三帝,成為魏國的實權人物。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卒,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后掌權。司馬昭權勢極大,自封為晉王,封其子司馬炎為太子,開始準備取魏而代之。公元二六五年,司馬昭卒,其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該國號為晉,都于洛陽,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西晉王朝。司馬炎是為晉武帝。
司馬炎即位之時,三國之中的吳國還未被平定,故而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平定東吳統一全國。公元二八零年,晉軍南下進攻建業(yè)(今南京),吳主孫皓出城請降,至此,魏、蜀、吳相繼滅亡,中國出現了暫時的統一。在完成統一大業(yè)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為王,又對晉朝的官制、兵制、法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進行了調整,但由于晉臣多為前朝的名門望族,故而他們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多以保障其自身利益為主,其中大部分并不適應當時晉的實際社會狀況,所以晉朝初年的經濟并未有太大發(fā)展。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馬衷繼位。惠帝本是愚癡之人,并不能治理國家,以至于朝中大權盡落于皇后賈氏之手。司馬氏諸王不滿于朝中賈氏專權,紛紛想殺賈氏而獨掌大權,于是便發(fā)生了晉朝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其中八王全部是晉皇室宗親。他們分別是:汝南王亮、楚王瑋、齊王冏、趙王倫、成都王穎、長沙王乂、河間王顒、東海王越。公元二九九年,趙王倫殺賈后及其黨羽,獨攬大權。其后,又于永寧元年(公元301年)廢惠帝自立為帝。是為“八王之亂”之始。此后,齊王冏、趙王倫、長沙王乂、河間王顒、成都王穎之間為了奪取政權不斷發(fā)生戰(zhàn)事。直至公元三零六年,東海王越毒死惠帝,擁立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五子懷帝司馬熾繼位,歷時五年的“八王之亂”方為結束。此次發(fā)生在晉朝后期的“八王之亂”使晉朝原本就衰弱的統治進一步惡化,至西晉末年,不僅國內人民紛紛起義反抗暴政,而且域外的匈奴、鮮卑諸族也對西晉的統治虎視眈眈。
公元三零八年,匈奴大單于劉淵稱帝,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開始了滅晉的歷程。登基后,劉淵立即譴其子劉聰與大將王彌進攻西晉都城洛陽。當時在洛陽掌握大權的東海王越,為了自保,竟帶領四萬人馬和大批朝臣撤出洛陽,東駐于項,并于次年憂郁而死。劉聰趁此機會消滅了東海王所部人馬,攻克洛陽,掠走晉懷帝司馬熾。懷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閻鼎與雍州刺史賈疋等人又擁立武帝之孫司馬鄴為帝,都于長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長安被圍,此時晉已無力御敵;晉愍帝司馬鄴出降,西晉王朝終結。
西晉王朝是經過長期戰(zhàn)亂年代后建立起來的國家,加之“八王之亂”的發(fā)生,因此經濟基礎并不穩(wěn)定。西晉的商業(yè)與手工業(yè)也是在經過了短時間的發(fā)展后,也被戰(zhàn)爭破壞而停滯不前的。與其他方面相比西晉第一個皇帝,晉朝的文化發(fā)展的速度比較快。至西晉年間,文學脫離了以往的史學與諸子百家的范疇,開始單獨作為獨立的形式存在。
晉自武帝建立政權以來,共歷三代四帝,前后僅五十一年。西晉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消滅的王朝。
西晉被誰滅亡
在各地流民不斷起義時,內遷的少數民族上層分子也相繼起兵反晉,其中劉淵、石勒起兵最早。劉淵字元海,匈奴左部帥劉豹之子,漢化程度很深。劉豹死后,他代為左部帥,惠帝時為五部大都督。304年(永興元年),劉淵開始起兵。很快發(fā)展到五萬人,定都于離石(山西離石),建國號“漢”,自稱漢王,“胡”、漢各族很多人歸附他。淵謂群臣曰:“昔漢有天下久長,恩結于民。吾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乃建國號曰漢。……追尊安樂公禪為孝懷皇帝,作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資治通鑒》卷八五。
石勒出身羯族,居上黨武鄉(xiāng)。曾被賣為家奴。劉淵稱漢王時,他參加起義。311年四月,石勒在苦縣(河南鹿邑)寧平城消滅十余萬晉軍,晉軍元氣大傷。六月,王彌、劉曜等攻下洛陽,殺王公以下三萬余人,俘獲晉懷帝。八月,又攻下長安。后來,晉將賈匹等在關中漢人的支持下奪回長安,迎司馬鄴為帝,是為愍帝。316年(建興四年),劉曜圍長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斗爭。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fā)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子司馬師繼續(xù)掌權。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當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數百仆從向司馬昭進攻,結果被殺。
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賦稅制結合在一起的一條法令。這一規(guī)定,使得每個農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應得的田地。不少豪門世家的佃戶,也都紛紛脫離主人,去領取屬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發(fā)布以后,不少農民開墾了大片荒地,這對農業(yè)經濟的好轉起到一定的作用。戶調制即征收戶稅的制度。戶調不分貧富,以戶為單位征收租稅。實行戶調制的詔書發(fā)布之后,遭到了豪門世族的抵制。他們或是隱田不報,或是反對農民占有耕地。
司馬炎登基之后吸取曹魏權臣篡位的經驗,將天下以郡為國,分封27個同姓王,同周朝一樣讓諸侯保護皇室來統治天下。但沒過幾年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如石崇做荊州刺史,“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由于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永嘉之亂,作為統帥的王衍被胡人石勒俘獲。十分仰慕名士的石勒把王衍奉為上賓,想聽聽他對西晉亡國的思考,以作借鑒。沒想到王衍不僅以清談之姿極力為自己辯護,撇清亡國和自己沒關系,還為了討好石勒,恬不知恥地勸其稱帝。看到“名士”這副嘴臉,石勒呵斥道:“你身居要職,從年輕受重用到現在已白頭,如何說不參與朝政?晉朝亡國,正是用了你這樣的人!”
永嘉之亂后不久,懷帝被匈奴人所殺,其侄愍帝被擁立于長安。但這時皇室、世族已紛紛遷至江南,西晉王朝名存實亡。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長安,俘虜了愍帝,西晉至此宣告滅亡。而實際上,永嘉之亂早已決定了西晉覆滅的命運。從武帝篡魏,到愍帝出降,西晉國祚僅歷五十一年。西晉表面上雖是亡于胡人之手,其實自西晉建立以來,其施政缺失甚多,使政局混亂,內戰(zhàn)不休,速亡乃自然不過的事。晉朝可從中劃分為西晉(公元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代。西晉為晉武帝司馬炎所建立,都城洛陽,東晉為晉元帝司馬睿所建立,都城建康。
265年曹魏權臣晉王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位,司馬炎受禪即位,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晉朝建立,史稱西晉。280年武帝派王浚、杜預渡江滅孫吳,統一全國。晉惠帝時期,皇室內部發(fā)生了八王之亂。中原地區(qū)的連年戰(zhàn)亂,使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破壞。此時幽、并等地內附的匈奴、羯、鮮卑等族首領趁機擺脫晉的統治,發(fā)兵爭奪中原的統治權。匈奴、氐、羯、鮮卑、羌等族建立了一系列割據一方的政權,統稱五胡十六國。
316年,匈奴的前趙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瑯琊王司馬睿于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即位,東晉建立。420年權臣宋王劉裕逼晉恭帝禪位,登基稱帝西晉第一個皇帝,改國號為宋,東晉滅亡,南北朝開始.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斗爭。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fā)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子司馬師繼續(xù)掌權。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當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數百仆從向司馬昭進攻,結果被殺。
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賦稅制結合在一起的一條法令。這一規(guī)定,使得每個農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應得的田地。不少豪門世家的佃戶,也都紛紛脫離主人,去領取屬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發(fā)布以后,不少農民開墾了大片荒地,這對農業(yè)經濟的好轉起到一定的作用。戶調制即征收戶稅的制度。戶調不分貧富,以戶為單位征收租稅。實行戶調制的詔書發(fā)布之后,遭到了豪門世族的抵制。他們或是隱田不報,或是反對農民占有耕地。
司馬炎登基之后吸取曹魏權臣篡位的經驗,將天下以郡為國,分封27個同姓王,同周朝一樣讓諸侯保護皇室來統治天下。但沒過幾年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如石崇做荊州刺史,“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由于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永嘉之亂,作為統帥的王衍被胡人石勒俘獲。十分仰慕名士的石勒把王衍奉為上賓,想聽聽他對西晉亡國的思考,以作借鑒。沒想到王衍不僅以清談之姿極力為自己辯護,撇清亡國和自己沒關系,還為了討好石勒,恬不知恥地勸其稱帝。看到“名士”這副嘴臉,石勒呵斥道:“你身居要職,從年輕受重用到現在已白頭,如何說不參與朝政?晉朝亡國,正是用了你這樣的人!”
永嘉之亂后不久,懷帝被匈奴人所殺,其侄愍帝被擁立于長安。但這時皇室、世族已紛紛遷至江南,西晉王朝名存實亡。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長安,俘虜了愍帝,西晉至此宣告滅亡。而實際上,永嘉之亂早已決定了西晉覆滅的命運。從武帝篡魏,到愍帝出降,西晉國祚僅歷五十一年。西晉表面上雖是亡于胡人之手,其實自西晉建立以來,其施政缺失甚多,使政局混亂,內戰(zhàn)不休,速亡乃自然不過的事。西晉:316年被匈奴兵所滅。 東晉:420年被劉宋代替。
上一篇:張敬軒降兩度什么梗(石徑張敬軒表達什么)??下一篇:林正英的僵尸電影(林正英8部僵尸電影)(林正英全部僵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