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淵源可以延伸到解放前。抗戰時期老蔣的紅人陳誠曾主政湖北省多年,期間雄心勃勃提出了新湖北建設大綱,教育振興是其中的重點。因為抗戰前湖北基本上由ZY政權或外地軍閥控制,高等教育只有一所國立武漢大學和若干私立學校,省辦高等學校很薄弱。到陳誠才開始構建省辦高等教育體系,先后籌建了湖北省立農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和醫學院,雖然這個離陳誠的計劃設想差得很遠湖北好一點的二本大學,但畢竟是真正奠定了湖北省辦高等教育的基礎。當然,這幾所院校解放前發展得很不充分,工學院甚至沒有延續下來。
剩余的湖北省立農學院,后來和原武漢大學農學院等一起合并成現在華中農業大學,一直部屬院校;醫學院是相對發展得不錯的,如果沒有后來同濟大學醫學院的遷入,很可能是和原武漢大學醫學院、協和醫院等資源整合成一所部屬醫科大學的,該校只到2000年前仍是省屬,后來和武漢大學合并,成為部屬高校湖北好一點的二本大學,也算是實現了解放初的設想。教育學院一度成為國立大學,但解放后又被中南局接管,大部分并入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接收了其它部分,發展成為武漢師范學院,1958年湖北省接收了中南局舉辦的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合并成了省辦的湖北大學(跟后來的湖北大學無關),就把武漢師范學院下放武漢市管理。
解放后,湖北省新辦了很多高校,但改開前后,大部分被部委收編,只有湖北強烈要求的農機部分一直是省屬,也就是后來的湖北工業大學。1980年中葉,湖北省發現其它省都在如火如荼發展省辦高等教育(那時省屬高校更名大學一度下放省里),而湖北省優質的高校都被部屬收編,剩余的只有少數幾所單科高校和各地市的師專、職大、業余大學,完全不成體系。從這一時期開始,湖北省才著手構建省辦高等教育體系:
1.綜合性大學:將武漢市屬的武漢師范學院重新收歸省屬,更名為湖北大學。
2.工科院校:將部屬高校不要的工科部分和湖北省強烈要求保留的農機部分成立湖北工學院,后來發展成湖北工業大學。
以上這兩所也是當年湖北省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
3.醫學院校:湖北醫學院繼續發展,1996年更名為湖北醫科大學
4.師范院校:將黃石師范學院升格為湖北師范學院
5.農學院校:將華農荊州分院升格為湖北農學院
這樣,新的省辦高等教育體系基本構成。但是總體來說,基礎比較薄弱,而且1985年以后,湖北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這些高校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這就可以解釋湖北大學為什么是老大:唯一從解放前以來一直延續下來的省辦重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