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是否有益,主要是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看書,看的是什么書,以及看書的人的年齡等等這些因素。如果是一個心術不正的要看書,不管他看的是什么書,他總是會從中去學一些不好的東西;相反,如果是一個擁有良好素質的人看書,他就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吸收好的思想與道德觀念。同樣重要的是看什么書,看了健康有益的書籍,那么我們就能從書中吸取許許多多的營養與智慧;看了不健康的書,我們就可能會受到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影響。就拿《阿良》這本漫畫書來說吧,現在校內校外都流行看它,可是這種書本來應該是大人或少年看的休閑讀物,而現在看的卻都是我們這些判斷能力很弱的兒童,有的還從中學了一些不良的語言和習慣。另外,學校內外現在還流行一類書籍——網絡游戲攻略,這類書主要是介紹各種大型網絡游戲及完成方法,有一些同學將這類書買回家后,就沒日沒夜地玩游戲,第二天昏昏沉沉,哪里還有精神認真聽講好好學習? “開卷有益”,最早出自宗太宗。據史料記載:“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聯不以為勞也。’”宗太宗的“開卷”,指的是讀《太增御覽》。這本書是宗太宗為從歷代治亂盛衰中吸取長治久安之良計,下令用七年時間編出來的,它引用歷代書籍1690多種,圍繞鞏固宋朝的統治作了嚴格的取舍,所以宗太宗的“開卷”自然“有益”了。而我們片面理解的開卷有益,卻是認為一切書都可以志,只要讀了就有好處,這是不對的。不講有的被壞書引入岐途,就是漫無邊際地讀好書,也會使人濫用精力,收效卻很少。就像《莊子·列御寇》中的朱澤漫,什么都想學,學了一門特殊的殺龍技術,結果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沒有什么地方有龍可殺呀。 現在不少同學可能都喜歡看一些武俠、言情之類的小說、書刊和電視劇,有時還會達到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程度。如此著迷,那上課就會只想著那些書和故事情節,沒有心思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會一落千丈。這不是不加選擇地看書害了自己嗎?如此說來開卷是否有益的資料,如果不加選擇地開卷,總會事倍功半,害多益少啊。 我真心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選擇地看書,多讀健康有益的書,讓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開卷是否有益的資料,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采!
值得信賴.我回答的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