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學教研課題實施計劃及方案
(2009—2010學年)
一、課題名稱:在農村,怎樣讓課堂教學成為架設學生現實生活和理想的橋梁。
二、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教育改革與發展實踐服務、發展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為導向,推動我校乃至我市的教育改革。
三、基本原則:
1、課題的制定與實施要堅持:一要面向全校。二要面向本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抓住熱點、難點問題。
2、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注意突出重點學科,同時兼顧音、體美等薄弱學科。
3、提倡開拓創新。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注意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理論上的更新。
4、深入挖掘本校的研究資源。
5、堅持與傳統相結合。
四、基本目標:
1、要研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密切聯系學生實際,讓自己的教學實踐與學生的生活實踐充分結合起來。
2、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讓課堂
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密切結合。
3、在研究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學以致用,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
五、課題研究小組:
主持人:周會超
成 員:孟大宗 李素品 吳彥卿
曹榮儉 魏萬里
六、意義和價值:
本課題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出發,組成學校教研小組,在研究中尋找自己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和理想之間的的關系,以提高學生素質為主要手段,總結歸納。通過各種方式,探討各種渠道,讓教師以嶄新的教學理念,占據課堂,改變課堂,從而達到教學方式的更新。通過“學習研究——實踐驗證——互動發展”幾個階段進行培訓。使教師的課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意識成為主要前提。
如今,課堂的教學方式的確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但教師的“角色”還不能轉變到位,有些地方還有片面性追求升學率的現象等,因此,課堂教學怎樣密切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素質這一問題,應該成為我們課改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目前,有些人正涉足這一領域,但也只是從課堂的表面進行簡單論述,因此,對此課題進行
深入挖掘和探討,對指導現實課改中的教師有積極的意義,
第一階段:學習研究
“學習”是指:1、教師要努力學習先進教學理論,自覺轉變
“角色”,提高教師自身素質。2、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際,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而這,也是需要學習的,可以說,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因為我校剛剛進行課題研究,沒有任何經驗,也沒有任何教訓,就是有,也不知道拿來做為課題研究,因此,我們先讓參加本課題研討的教師對以前自己課堂中或在聽課過程中暴露出的與學生實際有關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進行反思,然后把想要解決的問題以書面的形式上報學校,負責人再把問題逐個分類。同時我們按年級把教師分為三組,每個組有自己的研究問題,三個組又有共同研究的問題。
第一組:低年級組,學生生活經驗少,因此,這一組的問題是“怎樣在課堂上利用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事物創造生動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組:中年級組,學生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這一組的問題是“怎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p>
兩組不可避免地接受著同一個研究問題,即要培養學生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密切聯系實際,自己就要去學習,怎樣學習,學
習什么。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教師不只是冷冰冰的“教書匠”,而是一個與自己親密無間、共同探討、有血有肉的知心朋友。因此,我們讓教師針對自己研究的問題擬定出以下問題:
⑴學習哪些先進的教育理論。
⑵如何學習文化知識充實自己。
⑶學習采用哪些先進的教育方式。
⑷如何向學生去學習,了解學生的實際,以便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實際,從而最大限度的對學生進行實施教育。
第二階段、實踐驗證
每位實驗教師按各自的任教年級,設立自己的研究課題后,即進入本階段課題實施方案,我們設計了三個探索方面,即探教材,探學生,探教學方式,使研究方向明確,每位教師在探究過程也可以對此進行適當補充。
“靈活運用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實際,使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本階段研究堅持的原則。要求教師要對教材及教材有關的知識多方涉及,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采用多種手段、對學生進行多方位調查,對學生進行多角度認識課題實施方案,對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多層次了解,掌握學生的內在需求,利用先進的教學理論,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用最好的方式,最短的時間,最愉快的心情讓學生得到最多的信息。
整個階段要求每位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實踐驗證,及時記載課
堂上新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更改自己的觀點,每位教師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論文的方式上交學校教導處,教導處再進行總結,進行課堂實踐,在課堂上進行驗證,做出相應的點評,之后讓教師們進行反思,讓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情況,研究情況進行反思,學校討論后進行調整下階段的操作。
第三階段,互動發展
每個教師對自己的課題進行實踐,是個人的行為,為了讓自己的成果更完美,要有教研組成員之間的討論與研究,這就是互動,這個階段一是學校組織,二是教師個人之間,對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進行研究,可以互聽互評,交流經驗或教訓。
對研究的成果進行總結發展,是每個成員的任務,首先把自己的成果搞出特色,比如資料,教案,課件,分析,論文,對學生的研究等。其次也要具備大眾性,也就是說當別的教師拿到你的成果時要感到眼前一亮,同時對于他來說要有真正的操作性,實效性,進行發展的方式,可采取公開課、觀摩課進行集體教學展示或個體教學展示,可與其他年級、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發展范圍要遵循從小到大、循序漸進,不斷改進的。
教 研 課 題 實 施 計 劃 及 方 案
(2009—2010學年)
西
康
學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