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王小波
公歷十月一日的國慶節,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前者是舉國同慶的喜慶日子,后者是闔家團聚的傳統節日,這兩大節日竟然在同一天“相遇”!
中秋節和國慶節同時慶祝的情況很少見,21世紀以來只有四次,最后一次是2001年,其余兩次則要等到2031年和2077年。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中秋節每年固定在農歷八月十五,但其日期在陽歷中卻很不規律,而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
天文專家介紹說,我國目前既使用公歷(陽歷),又使用夏歷(陰歷)。陽歷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個回歸年,平年為365天,閏年為366天。陰歷是既考慮了與太陽直接相關的太陽年,又考慮了與月相變化相關的朔望月的陰陽歷。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06天,12個朔望月之和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約相差11天,三年累計多出一個月。
為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古人采取了“閏月”的做法,即在某些農歷年份安排13個月,其中有兩個月份相同。
鼠年為閏年,多了一個四月,由于多了一個四月中秋與國慶同一天多少年一次,鼠年的中秋節等農歷節日將比上一年推遲18天。
豬年中秋節對應的公歷日期是2019年9月13日中秋與國慶同一天多少年一次,因此鼠年中秋節對應的公歷日期自然是2020年10月1日。
每日經濟新聞整合央視新聞、美景A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