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實驗中學創建于1923年,前身是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教會創辦的天津市工商學院附屬中學。1954年遷入現址天津市河西區平山道1號。1981年改名為天津市實驗中學。
截至2014年12月,天津市實驗中學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7300平方米。擁有10000多平方米的體育藝術館和室外田徑場。總占地約7公頃,總建筑面積80000平方米。該校有2000多名學生。有分布在6個學科的12名特級教師,已獲得或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教師87名,研究生課程班畢業的教師90余位。市級學科帶頭人12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
前世今生
3/30
1931年奉教育部令,改預科為附屬高級中學,為中學部奠基。同年初中部校舍工。
1931年初中部誕生,主任為雍居敬神甫。
1933年奉教育部令,易大學為學院,并正式立案于教育部,院長華南圭工程師。學院附屬的高、初中部亦先后立案于1933年和1936年,中學部主任雍居敬神甫。
1948年工商學院易名津沽大學,工商附中逐更為津沽大學附中。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學校成立校務委員會,主任齊振國,與天主教會及大學脫離關系。但仍為私立學校。
1952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全市私立中小學。津沽大學易名為天津師范學院,附中遂成為天律師范學院附屬男子中學,潘強任黨支部書記。
1954年,學校由河西區馬場道(現天津外語學院)遷址至現校址。
1956年5月,天律師范學院易名河北大學,附中改為天津市第60中學,直屬市教育局領導。并開始招收女生,結束男校歷史。
1960年8月與原天津市第11中學合并,重新作為天津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1970年2月,易名為天津市平山道中學。
1981年10月,改平山道中學為現名天津市實驗中學。
2003年,第二師范學院并入天津實驗中學,同年,又被命名為天津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4/30
世界著名核物理學家:袁家騮博士
著名紅學專家:周汝昌
藝術家:沈湘
歌唱家:婁乾貴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醫學家:石學敏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應祿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
體操運動健將:鮑乃健
世界網壇冠軍:劉樹華
臺灣師范大學名譽教授:王振鵠
280名:天津市第一中學
5/30
天津市第一中學(Tianjin No.1 High School)是天津市教委直屬的重點中學,是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教育革新為發展服務計劃聯系中心。
天津市第一中學組建于1947年9月,原名為天津市立中學;1949年3月6日,學校改名為天津市第一中學;1998年,創辦天津益中學校。
截至2014年,天津市第一中學占地近80畝,共有60個教學班,學生1620人,在崗教師218人。
前世今生
6/30
1945年抗戰勝利后,市一中(鈴鐺閣中學)劃歸河北省,市二中改為一中,市三中改為二中。
1947年5月8日,時任天津市長的杜建時承諾校舍問題將盡快解決。
1947年9月,在市一中、市二中兩校學生基礎上組成的天津市立中學。
1948年冬天,學校成為國民黨傷兵醫院和東北臨時中學。
1949年3月6日,學校改名為天津市第一中學。
1959年4月,學校被確定為天津市重點中學。
1985年11月26日,學校成為亞洲革新為教育發展服務計劃(APEID)聯系中心。
1986年12月22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全委會委托,在該校舉辦了“中學生產勞動與教育結合實習計劃實施全國培訓班。
1998年暑期,該校初中部改為以自身為依托的民辦公助學校——天津益中學校。
1999年,天津一中創辦網上學校。
2002年,和平中學整建制并入,劃撥原和平藥廠土地為教育用地。
2002年7月28日,學校整體遷入和平中學原校址辦公、教學。
2002年10月20日,學校再次實施搬遷,該校分柳州路、華苑模范小學和一中逸夫樓三個校區辦公和教學,住校學生暫借第二南開中學宿舍。
2003年8月,分散的各校區的師生搬入新校舍。
7/30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學和森林學家:李文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億
原天津市委常委、現海南省委副書記:羅保銘
原衛生部黨組書記、部長:高強
原國防大學副校長:侯樹棟
原北京市副市長:胡昭廣
原外交部副部長:田增佩
289名:天津市南開中學
8/30
天津市南開中學是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1904年10月17日,由著名愛國教育家嚴范孫和張伯苓創辦,是南開系列學校(現有一所大學、三所中學)的發源地。197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為國家級重點中學。
截至2012年9月,全校共有學生2576人。其中高中部40個教學班,1869人;初中部17個教學班,637人;國際部6個教學班,外籍學生70人。
前世今生
9/30
1904年10月17日,津市南開中學由著名愛國教育家嚴范孫(亦名嚴修)和張伯苓創辦,成為南開系列學校(現有一所大學、三所中學)的發源地。
1907年,遷到新校址,改稱私立南開中學堂。
1912年,改名為私立南開學校。
1937年,華北事變時校舍遭日軍轟炸,大部分校舍被毀,此后學校停課。
1938年,部分師生內遷重慶,與同為南開系列學校的重慶南渝中學組建重慶南開中學,在天津的師生被位于天津英租界中的耀華學校收編為耀華學校“特班”。耀華學校改為上下午兩班制,原南開師生下午在耀華學校校舍上課。一年后,特班改稱“耀華學校華部”,耀華學校正班改為“耀部”
1945年,南開中學在天津復校。
1949年,天津市人民委員會于1952年將私立南開中學收歸公立,稱天津市第十五中學。
1960年改稱天津市南開中學。
197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中國重點中學,后為天津市教委直屬中學、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天津南開中學與名企業合作舉辦了南開翔宇學校。
2010年9月3日,南開中學進行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設立南開中學理事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天津市前副市長孫海麟擔任理事長、校黨委書記。
2014年初,天津南開中學于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興建分校。
10/30
政治界
(小圖不清晰,點擊大圖觀看)
11/30
(小圖不清晰,點擊大圖觀看)
12/30
(小圖不清晰,點擊大圖觀看)
13/30
14/30
15/30
16/30
天津市新華中學(Tianjin Xinhua Middle School)是天津市重點校,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天津市示范高中校。
截至2012年,新華中學與華寧中學共有9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100人。新華中學下屬民辦校華寧中學占地9畝。
截至2012年,全校教職員工334人,其中碩士研究生72人,一線教師296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115人(含特級教師),中級教師93人。在校任課教師262人,其中特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113人。教師中100%為大學本科學歷以上,其中碩士生66人,博士生1人。
前世今生
17/30
1915年,夏景如成為圣功女學校第二任校長。
1929年,更名為“圣功女中”。
1941年冬,遷至馬場道陶園(現新華中學校址)。
1952年,圣功女中改為市立天津師范學院女附中。
1956年,改名天津師范學院附中,開始實行男女混合招生。
1958年后,先后改名為天津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天津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河北大學附屬中學。
1964年,私立圣功初級中學成在臺南立,地址位于臺南市北區,現稱為“臺南市私立圣功女子高級中學”。新華中學校長曾兩次訪問該校,海峽兩岸兩“圣功”交流頻繁。
1973年,河大附中更名為“新華中學”。
1978年,改名后的新華中學被確定為天津市首批重點校,系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
2015年3月26日,紅橋區教育局與天津市名校新華中學簽訂協議,新華中學和苑學校正式落戶和苑西區。
18/30
鄭汝全——天津基督教女青年會名譽總干事,市政協委員,市婦聯名譽執委,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名譽主席。首屆圣功學生。著名愛國宗教人士、社會活動家、教育家、慈善家、與中國話劇同齡的話劇演員。曾長期擔任天津、南京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干事等職務
英木蘭修女——現為天主教會北京教區教務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出身于天主教世家的英氏家族
。
伍小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教授、著名數力專家,55屆畢業生
寇紀淞——1965屆高中畢業生,在校期間曾獲天津市數學競賽一等獎。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天大天財公司董事長
楊希——中國女排勇奪五連冠的主攻手
吳奇——67屆高中畢業生,曾任天津中醫附院內科醫生,1988年舊金山中醫針灸學院教授,現任美國世界傳統醫學聯盟主席,舊金山天津海外聯誼會會長
高懷忠——66屆高中畢業生。2001年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事會主席
王素卿——68屆高中畢業生。現任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管理司司長,全國注冊建筑師管理委員會主任,全國注冊結構工程師管理委員會主任
365名:天津市武清區楊村第一中學
19/30
楊村第一中學,位于天津市武清區楊村,始建于 1951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式重點高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8.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擁有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語音教室、信息技術教室和電化教學評估系統。校園網容納500個終端,每個教學班均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每人1臺電腦天津南開區的私立中學,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在職教職員工276人,其中特級教師1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研究生學歷以上教師35人。
前世今生
20/30
1963年確定為河北省重點校,原名河北楊村中學(簡稱楊中,有河北“小寶塔”之稱)
1980年被批準為天津市首批重點中學,是天津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首批高中現代化達標校、特色高中校
于2013年7月遷入現址,目前學校占地356畝,建筑面積94036平方米
21/30
暫無
如胖君有紕漏,歡迎大家留言指正
444名: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
22/30
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始建于1920年,原名寶薊中學,2001年更名為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是天津市首批重點中學之一,天津市示范性高中,天津市新課程改革樣板校。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設備一流。2009 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榮譽稱號。
前世今生
23/30
2004年建成占地330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天津市示范性高中校。
24/30
張金松,寶坻一中2004屆畢業生。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者之一。張金松說:“我在寶坻一中讀書的時候就已經種下獻身科學的種子,已經學會了如何做一個研究者。”
500名:天津市耀華中學
25/30
天津市耀華中學是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的一所完全中學;1978年,學校被確定為天津市首批重點中學;該校也是全國首批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天津市教委直屬重點中學。
天津市耀華中學創辦于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其前身為莊樂峰先生創辦的天津公學,1934年更名為耀華學校,取“光耀中華”之意,1952年改名為天津市第十六中學,1988年復名為“天津市耀華中學”,并于同年創辦了“耀華中學智力早期開發實驗班”。
截至2013年,天津市耀華中學占地面積80畝,共有61個教學班,學生2767人,教職工315人。
前世今生
26/30
1928年,天津公學遷至英租界17號路(今新華路)新校址,但申請就讀者與日俱增,學校仍無法容納。莊樂峰向英租界工部局提出劃地擴建的要求,覓得墻子河畔一片53畝的洼地作為學校擴建的新校址,并聘請英國建筑設計設計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設施齊全的學校,后遷至墻子河(今南京路)畔的現址。含有小學部、男生中學部、女生中學部、體育館、圖書館等,又從國外購進物理、化學、生物等儀器。
1929年,第一校舍落成,作為男生中學部。
1930年,第二校舍落成,作為小學部。
1930年,中學部成立,男女分班,有學生600余人,教職員30余人。
1931年,學校管理委員會成立,同年第三校舍落成,作為生物、化學等實驗實習室以及女生中學部。
1932年,學校禮堂在校園東端開始動工興建,工程造價為28萬兩白銀;最后,又建成第四校舍,作為物理實驗實習室以及女生小學部。
1933年10月,中學部改名為河北省私立耀華初級中學。
1934年1月4日,小學部改名為天津市耀華小學校。
1934年9月,定名為河北省私立耀華中學校。定名“耀華”,取“光耀華人”之意,后引申為“光耀中華”。
同年,耀華校董莊樂峰以八百銀元為價,經多方托請,由當時著名書法家孟廣慧書“耀華學校”四字牌匾。天津公學管理委員會一致決定邀請在教育界有崇高威望的“趙君達公”出任第三任校長也是更名后的首任校長,趙天麟欣然接受聘請。
1934年11月,耀華學校管理委員會確定了校旗,校色和“勤樸忠誠”的校訓。規定校旗為紅色,并用英文校名TKH做成藍色盾形,繞以華文校名,校色用紅藍,校訓定為勤樸忠誠,校標為盾牌,譜寫了校歌,撰寫了校志銘。
1936年8月,《天津耀華學校記》《本校禮堂落成記》石碑制成,嵌入禮堂入口大廳的墻壁。
1937年七七事變后,位于租界外的南開大學、南開中學校舍被日本侵略軍的飛機炸毀。南開大學開始向內陸搬遷,而南開中學部分師生則失學。耀華中學因坐落在英租界而幸免于難,耀華學校第三任校長趙天麟主動開設“特班”,收留南開中學在天津的失去校舍而教學活動中止的師生以及其他因戰爭失學的學生。為此,抗日戰爭時期的耀華中學校舍為擴容并改為上午、下午的兩班制,以供由耀華與南開的師生上下午交替使用,原南開師生等下午在耀華學校校舍上課。一年后,耀華學校正班改為“耀部”,南開特班改稱耀華學校“華部”。
1942年,耀華學校第五校舍落成。
1948年6月,在趙天麟校長犧牲10周年之際,耀華中學將學校圖書館定名為“君達堂”以示紀念。同年12月中旬,中華民國國軍94軍43師師部一個炮兵營和129團部,總共3000余人,進駐耀華學校并以此為據點。
1949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路攻城部隊在耀華學校攻下駐守國軍的最后一個據點后會師,宣告“天津解放”。
1949年1月15日,成立耀華學校復校委員會并于1月25日耀華中學首先正式復課,隨后在1月27日耀華小學復課。
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華學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辦,耀華學校由私立學校改為公立學校,中學部與小學部分開,中學部更名“天津市第十六中學”,小學部更名“天津市五區五小”。
1966年8月,學生自發響應《人民日報》“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曾短暫將校名改為“毛澤東主義戰校”。
1967年3月20日,學校開始四年學制試驗,即初中二年制,高中二年制。
1974年天津南開區的私立中學,天津市政府計劃將耀華中學自市中心遷往當時市區邊緣的天拖南地區,最終在師生、校友的強烈反對下作罷。
1978年,天津市第十六中學被確定為天津市首批重點中學。
1988年,學校決定復名“天津市耀華中學”,復名大會于同年12月21日耀華禮堂召開。
1990年,“耀華科教館”落成,是天津市以及華北地區第一座用于中學理化實驗教學的科教樓。
1994年,創辦民辦公助初中校“華星中學”。
2000年,耀華路劃歸耀華中學使用,同時原校址旁邊已經被賣出的耀華里土地歸還,并入學校成為新校區。
2003年,與北京加成通業信息咨訊有限公司實行股份制合作辦學,將“華星中學”改名為“天津市耀華嘉誠國際中學”。
2003年,耀華中學新教學樓在老校區東北一側的新校區落成。新教學樓分別以校訓命名為“尚勤樓”、“尚樸樓”、“惟忠樓”和“惟誠樓”,其中尚勤樓為理化生實驗樓。
2005年,耀華中學收購緊鄰的“新華職工大學”大樓,將其改造為耀華嘉誠國際中學的初中部。
2006年8月8日,天津市第一塊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標志牌在耀華中學禮堂前掛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區發生強烈地震,耀華中學承擔了563名災區學生的轉移安置和就學任務。
2011年10月,耀華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后備梯隊培育中心成立并舉行揭牌儀式
27/30
學術界
(小圖不清晰,點擊觀看大圖)
28/30
(小圖不清晰,點擊觀看大圖)
29/30
文藝界商界
(小圖不清晰,點擊觀看大圖)
30/30
看完這么多名校
有沒有找到自己的母校呢?
沒有找到的也不要著急
胖君這里要指出的是
這個名單只是根據
2016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初審名單人數進行統計
并不是學校師資力量的綜合排名
所以沒有上榜學校的小伙伴也不要感到沮喪喲!
▍網絡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