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南京大屠殺是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我國有30萬人在這場大屠殺中喪生。 這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要牢記歷史的這一時刻,永遠不要忘記,不要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那么,2021年南京大屠殺是什么時候? 2021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是哪一天? 讓我們用萬年歷編輯器來看看吧。
南京大屠殺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2021年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哪一天:84周年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在當時的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和反人類罪行。 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克南京開始,持續了六個星期,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 根據二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相關判決和調查,日軍在大屠殺中殺害了超過20萬甚至30萬名中國平民和戰俘。 ,約有2萬名中國婦女被日軍強奸。 南京城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焚燒,造成無數財產損失。
自1994年起,江蘇、南京等地每年12月13日都會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敲響和平鐘、敬獻花圈等,但這些都停留在地方層面。
2014年2月27日,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該決議的通過,將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紀念上升到國家層面。 設立國家公祭日,體現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2014年12月13日,該國舉行了首個公眾紀念日。 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南京全市默哀。 因此,2020年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國祭日”自古就有,古稱“國祭”。 在中國,歷來是先民精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左傳》云:“國家之大事,在于祭祀與軍役”。 歷朝歷代,復雜的禮儀始終凝結成一個不變的核心,最根本的認識。 如果說過去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體現了一個文明的成熟,那么大家對一段歷史的恢復和記憶,甚至將其凍結、固化成“公眾祭日”,則體現了文明的成熟。一個文明的。 這是整個民族的成熟和力量。
南京大屠殺發生在什么時候?
任何歷史都是近代史,對現實都有很大的警示價值。 銘記歷史,就是樹立一面鏡子。 無論是企圖顛覆歷史的人南京大屠時間紀念日1937,還是渴望和平的人,這面鏡子都需要隨時照照。 提醒一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國家公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國人民對同胞的記憶和懷念,是對中國人民應有的歷史價值觀的培育; 中國人民有尊嚴的與國際社會相處的方式,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設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的理由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國家公祭日是為了紀念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殺害的30萬無辜軍民。 它的成立,體現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奸、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和反人類罪行。 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克南京開始,持續了六個星期,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 根據二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相關判決和調查,日軍在大屠殺中殺害了超過20萬甚至30萬名中國平民和戰俘。 ,約有2萬名中國婦女被日軍強奸。 南京城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焚燒,造成無數財產損失。
國家陣亡將士紀念日
在中國,自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開庭以來,普遍認為大約有30萬人在這場大屠殺中喪生。 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認“發生了殺害非戰斗人員和搶劫等行為”,但對受害者人數卻含糊其辭。 也有“否認者”認為南京大屠殺并不存在。 “否認者”的論調得到了日本一些政商勢力的支持,并引起了華人界的強烈不滿。 這也使南京大屠殺成為嚴重影響中日關系的重大歷史問題之一。
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和深遠影響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紀念國家發生的重大災難而設立的國家公祭日。 二戰后南京大屠時間紀念日1937,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全國哀悼日,以國家公共紀念活動的形式紀念在悲劇中喪生的公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 現在這已成為國際慣例。 波蘭的奧斯威辛大屠殺紀念館和美國的珍珠港紀念館。
結語:以上是萬良日歷編輯整理的《2020年南京大屠殺是什么時候、2020年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幾月》的內容。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的信息,請點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文章由天氣網萬年歷頻道()原創,不得轉載。 任何轉載都將受到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