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小年忙,
擦窗掃地凈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
多多美言迎吉祥。
幼時記憶中,每逢小年時節(jié),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那悠揚的聲響便預示著春節(jié)的臨近。
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
其實節(jié)日沒變,變得是我們對待節(jié)日的態(tài)度。
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郁。
小年傳統(tǒng)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灶儀式,而部分南方地區(qū)則選擇在臘月二十四進行,這一天被稱作“小年”,亦即祭灶日,同時也是灶王節(jié)的慶祝時刻。
小年標志著人們著手籌備年貨,力求在新的一年里過得整潔喜慶,寓意著新年當有新面貌,這反映了中國廣大勞動者辭舊迎新、祈求吉祥如意的美好期盼。
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若細細品味,都不無道理。
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tǒng):
官方所定的小年是在臘月的二十三日,民間的小年則是在二十四日,至于那些居住在水上的人們,他們的小年則是在臘月的二十五日。
在那個時代,祭灶節(jié)的重要性僅次于中秋佳節(jié),無論身處官場、商場還是學府的游子,都會在祭灶節(jié)來臨之前急切地返回家中,與親人共聚一堂,品嘗親手制作的祭灶糖果,以期灶王爺賜福,祈愿來年全家安康。
小年由來
相傳灶神本是一名普通的百姓張生,婚后他沉迷于酒色,家產(chǎn)被揮霍一空,最終淪為街頭乞丐。
某日,他抵達前妻郭丁香的家門前,內(nèi)心充滿羞恥,遂躲進廚房的灶臺下方,不幸被活活燒死。
玉帝聞訊,覺得張生尚有悔改之意,并未徹底墮落,既然其命喪于鍋底,便決定封他為灶神。此后,灶神每年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上天向玉帝匯報,而在大年三十則重返灶底。
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
于是,民間形成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習俗,俗稱“小年”,人們通過這一儀式祈愿新的一年能夠平安吉祥,并且財源廣進。
小年習俗
小年是整個春節(jié)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是盛大春節(jié)的序幕開端。
在小年,人們開始準備年貨,干干凈凈過個好年。
大掃除
春節(jié)將至,每家每戶都會進行大掃除,擦拭各類用具,拆洗床單窗簾,清掃室內(nèi)外庭院,拂去灰塵蜘蛛網(wǎng),力求以一塵不染的狀態(tài)迎接新春佳節(jié)。
北方稱為“掃房”,南方也叫“撣塵”。
“塵”字與“陳”字發(fā)音相近,因此新春期間進行掃塵活動,寓意著去除“陳舊”與“塵?!?,以傳達出一種布新立新的精神。這一習俗的目的是將所有“不幸”與“霉運”一掃而空,反映了人們對摒棄舊有、追求新生的深切期盼。
祭拜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民間有流傳,每逢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灶神會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該家庭的善惡行為,以便玉皇大帝進行賞罰。
于是小年是哪一天2024,在祭拜灶神之際,民眾會在灶神像前的供桌上擺放糖果、清水、料豆等祭品,以此來表達對灶王爺?shù)恼鎿淳匆?,目的在于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p>
貼窗花
窗戶上的剪紙多采用喜鵲棲于梅花、鹿鶴桐樹椿木(寓意六合同春)、五只蝙蝠捧著壽桃、蓮葉連年帶著魚(寓意富余),鴛鴦在水中嬉戲、和合二仙等富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作為主題。
將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氣。
貼春聯(lián)
小年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lián)。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門扉之上的對聯(lián),代表著家庭的門第,備受關注,其內(nèi)容或表達情感,或描繪風光,內(nèi)涵豐富,妙語連珠。
吃灶糖
灶糖表面裹著芝麻,其內(nèi)部則由麥芽糖凝結而成,不僅能夠調(diào)理脾胃,還有助于滋陰降火,同時還能滋養(yǎng)肺部,緩解咳嗽癥狀。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于是民眾紛紛獻上祭品于灶神,其意在于用糖封住灶君的口,以便他在升天時能言辭和善。
吃餃子
過小年,民間吃餃子。取意為“送行餃子迎風面”。
在很多地區(qū),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
冬至時節(jié)需品嘗,小年佳節(jié)亦不可少,至于除夕之夜、正月初一、初五、初七,餃子更成為不可或缺的美食。
沐浴理發(fā)
在農(nóng)歷小年這天,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需進行沐浴和修剪頭發(fā),這一習俗在民間流傳著“不論貧富,剃頭迎新”的諺語。
把上一年的塵?;逇獬?,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
因此,不僅要讓家中煥發(fā)新氣象,而且每位家庭成員還需沐浴更衣、修剪毛發(fā),以洗去舊年的霉運,迎接新年里吉祥如意、順遂無阻的吉兆。
婚嫁
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歲末之際,鄉(xiāng)村里嫁娶之事絡繹不絕,宜春帖子映襯著春日的光輝。燈下,姐妹們竊竊私語,歡聲笑語中,守歲的夜晚,她們將迎來人生中的洞房花燭之夜?!?/p>
二十三歲之后,人們普遍認為眾神已升天界,無所顧忌。這時,無論是迎娶媳婦還是納聘閨女,都不必刻意挑選吉日,這種做法被稱作“趕亂婚”。
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過后,每家每戶都會制作花饃。這些花饃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用于敬神,另一類則是為了走親訪友,前者顯得莊重肅穆,后者則色彩斑斕,頗具裝飾性。
那家制作蒸花饃的店鋪,四周的鄰居都會前來相助。蒸制花饃,常常是民間女性展示她們精湛手藝的絕佳時機,每一個制作出的花饃,都宛如一件精美的手工藝品。
地方禁忌
小年的禁忌,不同地區(qū)各有不同。
在湖北的一些區(qū)域,人們在小年這一天忌諱進行屠宰行為。而在河南的部分地區(qū),則有忌諱搗蒜的習俗,人們相信如果在小年搗蒜,可能會使家中陷入貧困。
臺灣地區(qū)將這一天稱作“送神日”小年是哪一天2024,這一天忌諱舂米,相傳這樣做可能會將風神擊落,從而給下一年的風調(diào)雨順帶來不利影響。
小年過后不久,鄉(xiāng)村里的人們便會開始蒸制饅頭,以備迎接新春佳節(jié)。然而,這些饅頭不宜贈與他人,因為它們首先需要用于祭拜祖先和天地神靈。
冬藏轉春生,小年小團圓!
小年將至,人們紛紛寄托著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景,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期待與祝福。愿您小年心情愉悅,一切順心,家庭和睦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