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式筏基中的(底標高相同)筏基底網底層鋼筋在其上同方向的JZL下還設置底網配筋否?CDF答:1、梁式筏基中的(底標高相同):我把它稱為“正筏板”基礎。2、在“正筏板”基礎中,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即: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垂直的板筋),放在基礎主梁JZL下部縱筋的下面。這就是“正筏板”基礎的第一層鋼筋。3、“正筏板”基礎的第二層鋼筋是:基礎主梁JZL下部縱筋和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即: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后者在基礎主梁JZL兩側50mm處開始布置。也就是說,在基礎主梁JZL的內部不設置“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即: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CDF1、目前,確實有一些施工人員,把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縱橫鋼筋)綁扎好之后,再把另外綁扎好的基礎主梁的鋼筋籠子往上面一放——這樣的施工方法似乎很方便。2、但是,上述的做法是不是違反了設計師的設計思想呢?如果設計師是根據“基礎主梁下部縱筋的下面只有基礎板的一根鋼筋”來設計基礎梁的鋼筋的,那么,你現在往基礎主梁下部縱筋的下面多塞進一根基礎板(與梁平行的)鋼筋,抬高了基礎主梁的下部縱筋,減少了基礎主梁的“有效高度”,降低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
3、所以,奉勸堅持把整個鋼筋網放在基礎主梁下部縱筋下面的人,在施工之前,最好先問一下該工程的設計師可否這樣做,免得獨自承擔施工質量和結構安全的責任。hanyanfei_1b不好意思,我還有個想法:依陳教授表達的意思,“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和“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同為第二層鋼筋,那么與基礎主梁JZL垂直方向的基礎主梁JZL放在它的上面,還是放在和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同一層呢。按陳教授說的是不是不能出現第三層鋼筋呀,換句話說是不是我可以這樣理解,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和同方向的基礎主梁JZL做同一層綁,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和同方向的基礎主梁JZL做同一層綁,把梁和板一起考慮,做成兩層鋼筋網片筏板基礎鋼筋布置筏板基礎鋼筋布置,有什么不對之處,還望見諒CDF答:1、“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和同方向的基礎主梁JZL做同一層綁”,……,“把梁和板一起考慮,做成兩層鋼筋網片”,這種理解不對。2、綜合以往的討論,一塊“筏形基礎”的鋼筋施工步驟如下:(1)首先確定出“強梁(JZL)”的方向——當縱橫JZL為等截面高度時,以跨度小者為“強梁”;當為不等截面高度時,以高度大者為“強梁”。(2)然后,布置與“強梁”方向垂直的筏板最底層的板筋。
(3)然后,在這層板筋之上布置“強梁(JZL)”的下部縱筋,并且在“強梁(JZL)”的兩側布置與“強梁(JZL)”平行的第二層板筋(這時,筏板的下層鋼筋網布置完成)。(4)然后,再在其上布置與“強梁(JZL)”垂直的基礎梁下部縱筋。上面是通常做法,不過我們剛做了個象你所說的,看下面地址,下載CAD圖左邊的筏板反梁下就應設計要求先放雙層雙向32底筋再做地梁,看一下吧,順便幫我解答一下:按基底反力直線分布計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礎梁的內力可按連續梁分析,邊跨跨中彎矩以及第一內支座的彎矩值乘以1.2的系數。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礎梁的配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縱橫方向的底部鋼筋尚應有1/2-1/3貫通全跨,且其配筋率不應小于0.15%,頂部鋼筋按計算配筋全部連通。按基底反力直線分布計算的平板式筏基,可按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分別進行內力分析。柱下板帶中,柱寬及其兩側各0.5倍板厚且不大于1/4板跨的有效寬度范圍內,其鋼筋配置量不應小于柱下板帶鋼筋數量的一半,且應能承受部分不平衡彎矩amMunbo.Munb為作用在沖切臨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am按下式計算:am=1-as(8.4.12)式中am---不平衡彎矩通過彎曲來傳遞的分配系數;as---按公式(8.4.7-3)計算。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的底部鋼筋應有1/2-1/3貫通全跨,且配筋率不應小于0.15%;頂部鋼筋應按計算配筋全部連通。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無地下室或單層地下室平板式筏基,計算柱下板帶截面受彎承載力時,柱內力應按地震作用不利組合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