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和合理避稅近年來成了財經界和企業界的一個熱詞,朋友們會經??吹?,如何通過稅收籌劃進行“合理避稅”和大幅節稅的宣傳廣告,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某些企業少繳稅款而自己的公司或事務所從中獲取雇金收入。
稅收籌劃原本是一個中性概念,它起源于1935年英國的“稅務局長訴溫斯特大公案”,這是英國最著名的涉稅案例之一。當時參與此案的英國議員湯姆林爵士認為: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如果根據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繳稅,那就不能強迫他多繳稅。而此觀點得到了當時英國法律界相當廣泛的認同。
之后的數十年,“稅收籌劃”的概念在世界范圍認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由于世界各國的法律和稅收制度不同,因此對“稅收籌劃”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而我國權威部門對“稅收籌劃”是這樣定義的:稅收籌劃又稱納稅籌劃,是指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企業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權益最大化,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自行或委托代理人,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安排和策劃,以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對多種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
本人想著重強調的是:
首先,任何“稅收籌劃”都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任何突破了法律邊界的操作,都將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和罰款,甚至會被追糾刑事責任。
其次,要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這是“稅收籌劃”最大的著眼點。這就要求企業經營者或代理人,充分了解國家出臺的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用好用足這些政策。例如2018年以后出臺的普惠性政策: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調整為每月10萬元,即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超過10萬元才開始征稅;小微企業年凈利潤300萬元以內的,實際稅負率調整為5%至10%。再如具有“雙軟”證書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每月軟件收入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三廢治理(廢渣廢水廢氣)”企業,無論是在增值稅還是企業所得稅方面都有大幅度的優惠政策。這些屬于行業性優惠,是國家鼓勵性政策。
諸如此類的稅收優惠政策眾多,恕不一一贅述。
總之,“稅收籌劃”一定要廣泛了解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法律許可情況下,結合本行業、本企業的自身特點,優選最佳的稅收方案,保證企業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挖空心思甚至不擇手段地逃避繳納稅金。某某避稅地區和某著名影星被追繳8億多稅款、滯納金和罰款案件的曝光,恰恰說明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