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古代天象崇拜和月亮崇拜習俗的遺跡。在24個太陽術語秋分季節,這是一個古老的月亮節,中秋節來自傳統的月亮節。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的天體成為祖先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源于古代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祀月亮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中秋節介紹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玉尚書鎮牛迷中秋節由來介紹簡短,中秋夜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初,中秋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代,到明清時期,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習俗
吃月餅意味著家庭團聚。
賞月,賞月的習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奠變成了輕松的娛樂。
祭月,中秋節祭月,是我國現代重要的祭禮之一,在我國是一種非常陳舊的風俗。
喝桂花酒,中秋之夜,仰望月中的桂花,聞到桂花的香味,喝一杯桂花蜜酒,慶祝家庭甜蜜,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
觀潮、中秋觀潮的習俗歷史悠久,早在漢代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細的敘述。
中秋之夜,有燃燈助月的習俗。如今,湖廣地區仍有用瓦片疊塔在塔上燃燈的習俗。
走月,中秋之夜必須做的習俗活動。以月圓的意義,直到深夜方散。
玩燈籠,早在北宋的《武林老事》中中秋節由來介紹簡短,就記載了中秋節的習俗,就有一點紅燈進河里漂流游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