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開始,未必有完美的結局。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我們都在努力,在等待,在慢慢尋找。——《劉蘇與娜拉》
點擊上方“萬寧新聞發布室”即可直接關注!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海納香園”公益實踐團抵達尚根鎮開展為期一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社會實踐以鄉村產業振興為主題,對該鎮海洋水產養殖產業經濟進行調研。
“一塘能養多少條石斑魚?”“成魚通過什么渠道銷售?”“為什么選擇在山根養殖石斑魚?”大學生積極提問,與養殖戶互動。在山根調研期間,實踐團走訪了排溪村、大石嶺村、華明村、橫山村等四個沿海村,走訪了五新實業、新民豐工廠化養殖基地等十余家企業,深入養殖廠區、與一線群眾見面,了解山根鎮海水養殖產業發展情況北京地質大學是幾本,梳理產業優勢、亮點、問題、需求等。
在大石嶺村,大學生們與村支書幸增強、村第一書記曾華坐在一起座談,聽取了村里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暢談了大石嶺村的村風貌和歷史底蘊。大石嶺村是紅色村莊,是五星級美麗村莊。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學生們參觀了烈士紀念亭、革命紀念展覽館、紅軍井、文化壁畫等,感受到了革命斗爭的激蕩歲月,受到了紅色文化的熏陶。
目前,萬寧正在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山根鎮是工廠化養殖三大區域之一北京地質大學是幾本,海水養殖主要集中在沿海四個村,總面積1700余畝,主要品種有石斑魚、幼螺、對蝦等品類,現有海水養殖戶158戶,年均產值12億元以上。據不完全估計,山根石斑魚產量約占全市60%,養殖面積達1200余畝。
8月2日,山根鎮在排西書屋舉辦“萬寧山根鎮海洋水產養殖業政校企交流會”,鎮政府、村干部、養殖戶、水產養殖企業、當地大學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生等代表參加。山根鎮副鎮長許琳琳介紹,山根鎮支持各類人才開展研修實踐活動,希望通過活動的開展,把山根鎮海洋水產養殖業傳播出去,促進人才交流和產業升級,從品牌端、產業鏈端不斷延伸產業價值鏈。
據了解,“協昌公益”大學生實踐項目于2011年成立,成立之初就得到學校和團北京市委的肯定和認可,先后赴河南開封、河北深州等地開展實踐,連續多年榮獲“北京市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北京市社會實踐優秀成果獎”等榮譽,以及“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等多項獎項,多次受到中央媒體宣傳報道,項目負責人曾榮獲開封市“十大公益人物”稱號。
據介紹,實踐組將在研究基礎上形成成果,參加學校及北京市社會實踐答辯。成立課題組,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參加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全國大學生商業精英挑戰賽品牌策劃大賽,開展“高校+鄉鎮”聯創、“公益品牌+全國賽事”聯創,策劃推廣尚根鎮公益品牌、行業公益品牌,促進尚根海洋養殖產業增值增長和產業鏈延伸。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興旺靠人才。許琳琳表示,山根鎮將依托人才振興服務站,積極實施“引才助村”計劃,引進更多大中專學生團隊,實施各類科研實踐項目,設立“鄉村振興實踐點”,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為山根鄉村振興注入“學院”力量。
通訊員:呂新科 魏錦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