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雄安新區建設是我國一項長遠規劃,更是國家大事。關注雄安、深入雄安、研究雄安,近距離見證雄安崛起,是我近幾年的愛好。
【推薦】,,,。
[歸檔] 感悟生活 - 時事觀察 - 雄安印象
2017年4月1日設立的雄安新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載體,雄安的歷史使命是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全國城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不同于1980年的深圳(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和橋梁)、1992年的浦東(金融發展和國際化)。
雄安新區未來醫療有保障!看,我們再看看雄安新區的高等教育。
雄安新區規劃之初,起步區預留了大學校園,周邊修建了圖書館、體育館等設施,方便大學師生休閑學習。目前,北京已有5所高校明確表示將建設雄安新區,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其中4所高校已經確定校址。
從選址看,首批入駐雄安的4所高校并未進駐大學校園,而是選擇了緊鄰起步區的第五組,從起步區向東一字排開,一直延伸到白溝引水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雄安校區位于雄安新區起步區第五組團北部,占地1600畝,建筑面積1200畝,預計2025年底完成一期建設并投入使用,滿足1萬名學生的教育需求。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位于雄安新區起步區第五組團北部,占地面積約2450畝。
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總體規劃方案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經過近4000名師生和社會各界代表投票評選。規劃方案中的雄安校區將有諸多亮點:建設由圖書館、公共教學樓、計算中心、基礎實驗樓、工程實踐創新基地、教學實驗工坊、自主學習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學院群等組成的教學科研基礎設施;建設藍色“曼景湖”和綠色林蔭大道,設置慢跑環路和自行車道,營造舒適的校園生活體驗;布局求是廣場、鼎新廣場、銀杏大道等特色場景,傳承創新學院路校區的歷史積淀和設計精髓……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雄安校區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第五組團北部,占地面積約2600畝,預計一期建設將于2026年左右建成投入使用。
北京交通大學雄安校區總體規劃將建設思源、知行、天佑三大廣場;交通、能源、信息、人文、基礎學科五大學院。校區將新建明湖水系,規劃HUB綜合體和24小時開放的學院全日制交流共享空間,充分激發校園活力。同時,新校區規劃利用地形,將雄安新區季候濕地風光與校園景觀融為一體北京地質大學是幾本,打造智慧校園和與自然共生的生態校園。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校區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第五組團東北部,占地面積約2200畝,距北京校區約110公里。
2022年5月24日,學校發布文件征求雄安校區總體規劃建議,標志著雄安校區規劃建設正式啟動。
按照規劃,新校區一期預計2025年建成,三期預計2035年基本建成。新校區將打造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學術氛圍濃厚,優雅實用、舒適安全、節能環保、校城融合、功能靈活的綠色生態校園。
北京語言大學
早在2019年,北京語言大學就宣布在雄安、海南建設新校區。2021年6月,時任北京語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利率團到訪雄安新區北京地質大學是幾本,與雄安新區領導就遷址辦學事宜進行溝通。
2023年7月14日,北京語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黃貽芳帶隊到北京科技大學調研雄安校區建設情況,學習借鑒兄弟高校建設雄安校區的經驗。
據北京語言大學官網發布的消息,北京語言大學已決定在雄安新區選址建設新校區,即將從籌備進入實施階段。
雄安大學協同創新聯盟成立
首批遷建雄安新區四所高校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于2023年9月23日共同發起成立“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遷建高校聯盟將搭建協同創新發展平臺,引領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請查閱。
雄安新區與多所高校開展合作
除了北京高校建設新校區外,快速崛起的雄安新區也正在吸引更多高校合作布局。
2023年3月,同濟大學與河北省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同濟大學將充分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支持雄安新區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和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雄安新區將借力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的重大發展機遇,助力同濟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合作主要涵蓋規劃建設、人才、教育、科研等領域的合作。
2023年7月4日,雄安新區公安局分別與蘇州大學王建法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優勢資源共享利用、深化實踐教育教學、聯合培養警務人才、聯合實施科研及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合作。
雄安新區高等教育有保障
據媒體報道,北京四所“雙一流”高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預計2025年秋季招生。四所高校將成立協同創新聯盟,四所遷建高校學生可相互選課、教師跨校授課、多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四所高校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將共建共享。此外,四所高校在辦好本學科的基礎上,還將聯合建設特色學科、交叉學科和學科集群,支持遷建高校與河北、雄安等地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等。
從一張“白紙”到一座“未來之城”,雄安新區已逐步成為中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集聚地,未來將依托高校引領城市集聚力量,為城市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為引領世界、引領未來提供不竭動力。
雄安新區已成為熱土,建設正如火如荼,一座新城在人們的期盼中冉冉升起,一座百年大計的新燈塔正在冉冉升起,讓我們一起期待雄安新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