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導入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發文,本月20日至28日期間,禁止所有中小學生參加與圣誕節相關的群體性聚會。 報道稱:此舉不僅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也是為了弘揚傳統節日。
——據成都商報12月22日報道
傳統節日與外來節日是互不相容還是兼容并蓄? 出臺禁止聚集的文件可能是出于好意,但不一定有好的結果。 弘揚傳統節日并不意味著對外國節日感到憤怒。
主持人:據介紹,成都市教育局之所以下發這個文件,除了保護學生安全之外,也是為了弘揚傳統節日。 弘揚傳統節日是否就意味著不允許外來節日?
觀點A 唐堯
傳統節日有自己的生命力
當然沒有必要。 政府可以通過法定形式將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合法化并固定下來。 國務院剛剛修訂通過《國家節日和紀念日放假規定》,新增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為法定節假日,支持、弘揚和保護中華傳統節日。 但我們不能因為要保護傳統節日就抵制外國節日。 我的孩子們正在上高中為什么教育局禁止舉行圣誕節,近年來他們對上街過圣誕節越來越感興趣。 我從來沒有反對過這一點。
B觀點 羅華晶
我不會因為圣誕節而忘記春節
這不是必需的。 我們要慶祝圣誕節,但我們不會因為慶祝圣誕節而忘記了春節,對嗎? 別忘了,過年有壓歲錢,還可以放鞭炮。 作為年輕人,我們希望每一個節日都熱鬧、好玩。
C彭貝觀點
老外也利用春節來放松一下
而且,現代人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需要發泄,但是你想讓我們用高貴的春節,中秋節來合家團聚,用悲傷的清明節來狂歡嗎? 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年年扭扭外國節日,正當發泄。 但在我們心里,傳統節日是高貴的,我們需要理性地去那里,就像春節、中秋節回家一樣; 端午節吃粽子; 并在清明節期間祭奠已故的親人。 我們遵循它的每一個內在含義,誰見過我們在街上瘋狂地慶祝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其實我們尊重它保護它,這表明它不影響我們的傳統文化,所以沒有必要抵制外國節日。 。
身邊的朋友常說:傳統節日背景比較復雜,但大家的生活也不容易,而國外的節日則輕松自在。 如果兩個節日能夠互補那就太好了——我的歐洲朋友告訴我:他們國家的圣誕節不是中國式的瘋狂,所以他們經常慶祝外國的節日,比如我們中國的春節為什么教育局禁止舉行圣誕節,以此作為放松的借口。
D觀點于云華
傳統節日應擴大到包括
國外的節日我們坦然接受,但我們的傳統節日我們一定要重視。 前段時間,國家對中秋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調整假期,增設假期,這表明國家已經采取行動保護傳統節日。 除了倡導之外,我們還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傳統文化內涵的延伸。
在國外,聰明的商人把這個節日的含義延伸得非常廣泛。 然而,我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產業卻很少。 每年從春節開始,然后是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年年都一樣,只是味道一年比一年淡。 就像中秋節一樣,月餅越做越大,但人們卻感覺越來越沒有文化。 如何豐富和發展其內涵和外延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這種冷漠不能歸咎于外國節日。
傳統節日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點。 不用擔心自己會被外國節日搶風頭,更不用抵制外國節日。
主持人:在接受本報隨機采訪時,有人說:“為什么要把本地節日和外國節日區分得這么清楚?開心就好。” 您對此聲明有何看法?
阿羅華晶觀點
無需因個人喜好而感到驚訝
我也覺得把它們分開也沒什么壞處,只是有人喜歡傳統節日,有人喜歡外國節日。 這就像我們有的人喜歡歷史和語文,有的人喜歡化學和英語一樣。 沒有必要感到驚訝。
觀點B 唐堯
面對外來的誘惑能忍耐真是太好了
節日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教、習俗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各個國家、地區、民族的節日并不完全相同。 節假日有法定節假日和非法定節假日、傳統節日和外來節日。 我認為,無論是什么節日,我們都應該理解、尊重,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將節日分為“本地”和“外國”是很正常的。 關鍵是我們的態度一定要端正。
C彭貝觀點
沒有必要反對本地和外國的節日
我認為沒有必要擔心外國節日搶走傳統節日的人氣。 都是西方的節日。 為什么萬圣節在中國不像情人節和圣誕節那么受歡迎? 在慶祝西方節日時,人們其實有一個選擇——中國人慶祝圣誕節,但他們往往只想玩得開心,和西方人一起慶祝圣誕節。 巨大差距。 我們的理由是:“因為它很浪漫”,“這是一個快樂而瘋狂的借口。”
雖然我們的身體癡迷于外國節日,但我們的心始終停留在傳統節日上,所以我覺得我們根本不應該反對“本土”和“外國”的節日。
D觀點于云華
傳統節日更注重教育
在中國,雖然喜歡慶祝西方節日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但中國人慶祝的圣誕節更多的是一種簡單的樂趣,打著西方節日的旗號去瘋狂,享受的只是一種氛圍。 ,并且沒有具體的節日情緒。
保護傳統節日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外來節日的“入侵”并沒有真正能夠取代傳統節日。 與國外節日在中國的娛樂性不同,傳統節日對于中國人來說更具教育意義,而且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的時尚并不沖突。 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巧克力湯圓,甚至玫瑰湯圓。 進口節日和傳統節日,比如蛋糕、壽桃,喜歡哪一種就看個人口味了。
“解”可以理解為生活節奏的放松和身心的調節。 中國的文化基礎是農業。 忙碌的季節過后,有一個補充體力、放松身心的節日。 事實上,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接近、越來越相似。 這不足為奇。
主持人:其實這個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成都市教育局也采取了“發文”的形式。
觀點A 唐堯
出具文件無法律依據
首先,我對此舉持否定態度,沒有法律依據。 不過,我認為成都市教育局禁止學生參加圣誕節聚會的初衷不僅是為了保護傳統節日,也是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
在國外圣誕節期間,大多數人都會去教堂祈禱,或者拜訪親戚并贈送圣誕禮物。 感覺非常平靜。 中國的圣誕節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狂歡,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在宣泄著自己的情緒。 以文件的名義禁止某個群體參加圣誕聚會是行不通的。
B觀點 羅華晶
引導勝于禁止
最近,我的一些其他學校的同學也收到了老師的通知,不要上街參加圣誕聚會。 我們認為這是極不合理的,為什么呢? 我們不做違法亂紀的壞事! 另外,圣誕節那天學校可以派老師去解放碑抓學生嗎? 如果學生被抓了,請問家長并處罰他們嗎?
參加了幾年的圣誕嘉年華,我們都有點累了。 用充氣棒打人,還一直噴“雪花”,實在是太無聊了。 我認為沒有必要禁止它。 再過幾年,城里的年輕人恐怕就會厭倦了,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少。 所以,成都的文件是沒有必要的——即使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安全狂歡,而不是禁止狂歡。
其實我們很希望學校在節日期間為我們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讓我們玩得開心。 比如,我們很高興參加新年音樂會、化裝舞會、篝火晚會。 這些比上街和人群打架有趣得多。
C彭貝觀點
容易誘發逆反心理
我相信,無論是成都還是重慶,學生們喜歡慶祝圣誕節的原因都是一樣的。 雖然他們壓力不大,但他們是一個渴望改變的群體,所以他們為了這樣的假期而瘋狂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相信他們也不重視國外的節日。 面對“新人類”的“涌入”,教育局無需“緊張”。 如果想保護孩子的安全,可以采取其他聰明的方法,其他靈活的方法。 發通知是不是太正式了? 這種方法往往更容易導致青春期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D觀點于云華
不贊成但理解
我在鳳凰衛視新聞頻道看到了這條新聞。 成都市教育局的舉動引起各方關注和爭議。 希望教育部門能夠寬容、體貼。 先不說這是否太寬松了。 是否越權,教育部門其實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比如學生外出過節的安全問題如何解決,出現問題誰來負責? 教育局后來解釋稱,擔心學生外出狂歡會造成大量垃圾無法處理……其實,這些都是現實問題。 作為主管部門,他們必須面對各種現實問題,但他們不像其他人那樣可以說走就走。
中國社會研究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公眾圣誕節慶祝情況”調查。 我們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等14個城市的2000名年輕人進行了電話采訪,得出的結論是,近90%的受訪年輕人表示今年會慶祝圣誕節。 但調查中,超過70%的人表示圣誕節只是湊熱鬧,“圣誕節在他們心中無法取代傳統節日的地位”。